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谱写农业发展华彩乐章——二〇一七年全省农业工作综述

2018年01月13日 14:49:31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 孙海峰

  2018年1月8日,我省首列农产品国际专列从张掖发车,满载着800吨洋葱的列车在4天后抵达广西凭祥口岸,由那里进入东南亚市场。自此,我省农特产品实现了通过公路、铁路“两条腿走路”,进入中亚、西亚、东南亚、俄罗斯市场。甘肃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而是拥有国内外大市场、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大产业。

  2017年,全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向优趋势更加明显,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1060亿元以上,增长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8050元左右,增长8%以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间节点上,我省农业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华彩乐章。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在过去的一年,我省通过科学划定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使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同时,通过重点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培育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粮合作社、种粮企业发展粮食生产,我省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实效性不断增强,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空前加大。一系列举措,促使我省粮食生产再获丰收,2017年,全省粮食播种总面积达到4173.8万亩,粮食单产较上年提高了1.8公斤,在粮播面积较去年调减47.2万亩的情况下,全省粮食总产达到1128.3万吨,连续6年稳定在1100万吨以上。

  2017年,我省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走出黄土高坡,迈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这一切,与我省农特产品总量和整体规模明显提升有直接的关系。

  近年来,我省立足于本地优势,坚持从品种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三个层面上进行调整,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合理确定主导产业,调整优化生产结构,推进特色布局、深度开发和专业化生产,马铃薯、中药材、玉米制种、酿造原料等一批位居全国前列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不断增强,逐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曾经以“老少边穷”闻名全国的甘肃省,如今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菜东调基地,优质苹果、中草药材生产基地。据统计,2017年,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3313万亩,新增110万亩左右,其中,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面积达到3000万亩。特色优势产业已成为广大农民朋友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钱袋子”。

  畜牧业规模化、良种化、优质化、产业化、生态化也不断推进。去年,我省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772个,畜禽规模养殖场累计达到1.01万个,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2%。

  现代农业迈出坚实步伐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物质装备实力的增强和科技支撑。

  2017年,我省建成了一批烘干设施、储藏窖和农业产业化果蔬保鲜库,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2.5%,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农业与二三产业的交叉融合,不仅使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深入农业的方方面面,而且进一步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使市场需求成为农业生产的导向,为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指明了方向。

  2017年,我省坚持把戈壁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来抓,统筹中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2亿元,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理念,集成推广高效节水、绿色生态、无土栽培等现代农业工程技术、节水技术及材料技术最新成果,用有机无土栽培,有机枕、营养槽栽培不改变戈壁地表结构,有效解决了非耕地农业破坏地表的问题,探索发展戈壁农业的多种模式,引导建成戈壁农业1.36万亩,正在建设2.06万亩,使现代农业的触角延伸到广袤的荒漠戈壁。

  在现代农业这个大舞台上,我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不仅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作用越来越显著。2017年,全省共有各类家庭农场8230个;工商登记注册农民合作社总数达8.48万家,居全国第11位,带动农户268万多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一半以上;龙头企业3104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7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68家。尤其是甘肃省75个贫困县已成立合作社8.02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在量上有了飞跃,在质上也有了新提升。

  绿色发展导向逐步显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为农业带来的新课题就是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贯穿于农业发展中。为此,我省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产品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坚持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我省基本建成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规范屠宰行业管理,不断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017年,我省创建省级以上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2个;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23个,绿色食品105个,有机食品2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累计达到1759个;获得全国驰名商标认证的农产品达到72个,静宁苹果、兰州百合、武都花椒、秦安花椒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有10个农产品列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平均合格率达到98%。

  为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我省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稳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2017年,我省严格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加大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减少农药投入172.2吨,减少化肥投入23.05万吨,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1%,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9.5%。同时,我省组织22个县开展了“粮改饲”试点,改种优质饲草61.3万亩,落实休耕20万亩,建成各类沼气工程523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2%。此外,我省通过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落实草原禁牧1亿亩、草畜平衡1.41亿亩,新增人工种草732万亩,全省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2%。